服务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的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将完全有赖于服务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结合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历程来对我国服务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我国在迈入服务经济时代后,随着人均GNI和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即将迎来服务经济的腾飞。从未来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经济全球化、产业经济服务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服务的信息化以及服务的标准化等都将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如今,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已经接近70%的水平,服务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命脉,它创造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全人类的生活质量。
1. 服务的起源
服务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早已有之,但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整体上的迅猛发展,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生的,而服务被视作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并做系统研究,则晚至西方市场营销学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末。
1978年,R.B.Chase最早提出了服务接触的概念,并在1981年建立了服务接触的理论基础和首个可操作的定义,即“顾客必须待在服务现场的时间占总服务时间的比重”Calzon将服务接触称为服务提供过程的“关键时刻”。
2. 服务标准化
自1996年世界标准化组织提出“服务标准化”以来,各成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作为ISO的常任理事国,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制定并发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系列国家标准,开启了服务标准化的新征程。
通过服务标准化,确保安全、质量、耐用性和易用性,树立消费者信心;提供准确适当的信息,并考虑用户的需求;扩大用户范围,增加服务选择;必要时提供适当和合理的赔偿。具体来讲,制定服务标准,旨在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关注内容。
3. 服务认证
(1)起源
认证起源于市场交易的需求,发展于市场经济环境,是开展经济贸易活动不可缺少的信用工具,能够有效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是众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支撑性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强化了认证成为国际通行的管理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认证的核心价值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2)目的
为规范服务认证工作,保证服务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以确保实现服务认证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
a. 为消费者、用户监管机构以及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梳理关于特定服务满足要求的信心,以此来解决他们对特定服务的关注。
b. 可用于组织向市场表明有第三方参与,有效地进行营销。
c. 促进服务资源适宜,避免服务成本超出社会通常愿意承受的限度。
(3)特点
a. 服务认证是一种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
b. 服务认证对象是一项服务或服务产品
c. 服务认证遵循合格评定特定要求和标准
(4)分类
CNAS在GB/T4757-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结合服务认证的需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四分法”,将服务经济活动分为生产性服务、流通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四大类。
4. 服务认证的好处
实施服务认证,能够促进服务提供者提供规范一致的服务,获得持续改进机会,提高顾客满意水平,巩固市场地位;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可信和可靠的消费环境,提高服务信息对称性,增强消费意愿;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可采性的公共数据平台和市场信息,从而促进服务品牌培育,服务“走出去”战略和服务业开发政策,以及服务业有序、健康和快速发展。
目前中泓认证涉及的服务认证包括:
1.品牌服务评价认证
2.商品售后服务评价认证
3.售后服务完善程度评价认证
4.物业服务评价认证
5.企业履约能力测评认证
浙江中泓认证其他管理体系包括:GB/T 39604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及GB/T 31950诚信管理体系
1、GB/T 39604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所下达的计划任务(序号为204,计划编号为20193349-T-424)制定。本标准同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面向重点行业的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评价与管理标准研究”项目。
本标准将采用“积极预防”的核心思想,鼓励和指导组织通过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以消除不良影响因素和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在可行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促进有益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责任绩效,努力使组织对社会更负责任。
采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益处在于:
——使组织能够全面、系统和有效地管理其决策和活动的社会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有益影响,防止和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以持续改进其社会责任绩效,成为对社会更负责任的组织;
——使组织能够以社会责任为抓手,从顶层治理(价值观、使命、精神和发展战略等)视野出发,统领、规范、协调和融合组织内其他相关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反腐败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有效实现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2、GB/T 31950诚信管理体系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标准:GB/T 31950-2023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对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控制和转移的管理技术、业务操作及相关的制度安排进行审核的一种认证服务。
认证企业可以运用GB/T 31950-2023国家诚信管理体系的诚信识别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争议解决机制、信息保护机制以及国家即将出台的守信激励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为企业形象宣传、商务争议、维权等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解决方法和渠道。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特殊资本”,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不可或缺的基石。
通过认证,组织可以:
1)提高企业诚信水平
2)企业权威的信用证明
3)企业信用形象展示
4)应用领域广泛:可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商务合作等活动中,作为企业信誉的有力证明。